“云展览”“云阅读”“云导游”……线上平台为文旅市场带来哪些变化?

2022-05-08 18:12 央视新闻客户端阅读 (133576) 扫描到手机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监测显示,受近期疫情影响,线下演出市场出现较为明显的收缩。众多文艺团体纷纷通过线上平台,开辟“第二剧场”,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开辟“第二剧场” 线上演出丰富百姓生活

日前,“春日随想”国家大剧院线上演播两周年特别策划在多个线上平台播出。演出伊始,琵琶演奏家赵聪走进油画般的彝族山水,运用互动科技,将国风、流行、爵士、摇滚4个声部交融在油画质感的虚拟场景中。

从2020年4月11日举办“迟来的春天”音乐会开始,每周六晚,国家大剧院线上系列演出都会准时与观众相见,两年来,全网总点击量累计突破34亿次,121场制作播出的视频节目囊括了音乐会、歌剧、舞蹈、话剧、戏曲、舞台艺术电影等多艺术门类,通过“演前导赏”“云”游剧院等方式,与观众分享艺术与美。

在苏州光裕网络书场,中篇苏州弹词《军嫂》获得观众好评,通过云上展演活动,苏州评弹团陆续推出了近二十部具有地方特色的原创文艺作品。

在疫情期间给百姓提供便捷而丰富的精神食粮,河南艺术中心从舞台剧目中遴选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目和文艺演出,以线上方式呈现给观众,观看人数最高时可达到3.5万人。

郑州市民 刘娟:精彩的演出,优美的旋律,真的让我有一种身临现场的感觉。不仅陶冶了我的情操,也让我的精神得到了抚慰。

积极探索“云展览”“云阅读”等文化新模式

近期,各级各类文化场馆和文化组织积极探索新模式,通过“云展览”“云阅读”等方式,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河南博物院通过举办线上文物展,使人们在数字艺术长廊中,感知历史,提高审美,丝绸之路音乐文物展、中国鼎文化展等主题鲜明,类别丰富的数字文物,让人们徜徉在时光隧道中 ,体味历史文化底蕴。

郑州市金水区文源小学学生 段如坤:我们居家隔离,上完网课,还能通过这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观看艺术展,这些精美的线上展品,能够使我们大大拓宽视野。

公共文化服务不打烊,济南市图书馆开发了全新的荐书小程序,定期发布书单,每月更新5000种新书供市民荐购,把每年三百万的图书采购权交给读者。此外,市民坐在家中就可以在图书馆网借中心选择想看的图书,邮政配送由政府买单,借书像点外卖一样方便。

济南市图书馆研究馆员 刘昱:如果市民点赞量高,我们会通过对副本采购量的增加,来满足读者对图书的需求。

线下闭馆,线上发力的还有济南市文化馆。最近,文化馆打造了10多项数字文化品牌活动,每天向市民推送云赏经典、云赏非遗、艺术在线学、文化名家讲堂等内容。

济南市文化馆副馆长 刘军:我们线下过去的“曲山艺海星乐汇”周周演的活动,现在也是放到线上平台上来播出。

与此同时,一些主打文化内容的社会机构和网络平台,也通过定期免费开放资源库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更为多元和专业的文化服务。

数字化技术赋能 助力文旅产业转型

此外,“云导游”用数字化技术赋能文旅产业,不再局限于各大文化旅游景区,成为一些文旅从业者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实践。

在江苏泗阳的杨树博物馆内,讲解员陈苗苗带着一个手机,打开直播平台,从杨树起源厅到化石厅再到杨树王,在每个景点上都用活泼自然的语言介绍着,用镜头详细全面地展示着。如今,这里的12名讲解员化身为“线上导游”,分时段分场次进行直播,让更多的游客在家中也能打卡向往的美景。

这个小伙子叫张真好,每天上午,在南京的一些户外景点,总能看到他。一部手机、一架云台,没有文稿也没有人提示,小伙子却能在镜头前一刻不停地说上两个小时。张真好是安徽人,2008年开始做导游,受疫情的影响,身边不少同行纷纷转行,可张真好却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继续自己喜爱的文旅事业。

张真好:把线下的这个事情搬到线上去做,于是就想用自媒体的形式把我们的工作状态,把我们对这个城市的热爱,把我们喜欢的历史文化,通过镜头分享给咱们所有的网友。

2020年5月开始,张真好开启了网络直播,带大家一天一个景点,云游南京。在他的直播中,南京大小景区和街巷里的历史与故事,信手拈来,妙趣横生。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直播间的人气不断上涨,如今已有近百万的粉丝。最近,他邀请40多名江苏各地的导游一同组建“云导游”团队,迈入文旅产业的新赛道。

张真好:以前我们只是被大巴车上的游客认可,现在我们通过无数条的短视频和无数场的直播的积累,让更多的人认识了我们,为我们旅游行业保留一个星星之火,留下一粒种子,等待未来的旅游时代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