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丨 信号山

2024-05-24 15:49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227409) 扫描到手机

大山

信号山山门两侧山墙墙头都是红色的琉璃瓦,这和小鱼山、鲁迅公园绿色琉璃瓦不同,就像一条赤龙将海拔只有98米、面积仅六万余平方米的的信号山揽入怀中,幽静安然。

走进信号山,拾级而上,那般幽幽的静谧从心底涌起,渐渐融入草木林间。诗词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婉转曲折的山中小径,花木葱茏,枝叶茂密,亦步亦趋走入心中的”禅房“。 

信号山植被覆盖密度大,树木茂盛,除去人工斧凿的山间小径、石头台阶,几乎都被厚厚松针和年复一年飘落的各种树叶覆盖,看不见黑黑的泥土。幽深的树林,树木夹道的山中小路铺满秋天的叶。午后的阳光蒸腾起泥土的芬芳、松脂的辛辣和树叶腐朽的气味混合在一起,久违的大自然的气息将我包围,驱赶涤荡内心的世俗之气,仿佛心轻了许多,跳出躯体,在氤氲的阳光中,在草丛间,飞舞跳跃。忽然,”咚,咚“两声沉闷的声响,划破山的寂静,震得山响!原来,是一棵松仔从枝桠脱落,被厚厚的松针弹起,又落下。恢复山的寂静。

信号山南坡有一座德国古堡式建筑。红色的房顶,黄色的外墙,崂山花岗岩石料,在明快的节奏中又不失庄严和厚重。这座轮廓线条优美,色彩瑰丽,气势雄伟的建筑,就是“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的最高代表——青岛迎宾馆。一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岁月悠悠,迎宾馆已经融进信号山的山体,成为信号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为山势不高,还没等我气喘吁吁,我已经来到在小青岛和小鱼山上都能看得非常清楚的三个红色蘑菇圆球——寓意中国古代用于传递信号的三支红色火球。中间红色蘑菇圆球最大,东西两只红色蘑菇圆球大小相近,西面的比东面的稍高一些。三支红色火球错落有致,大小适中,和谐坐落在山顶之上。

走进中间最高的红色蘑菇球体,沿右边的螺旋窄楼梯旋转而上,二楼三楼都是青岛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的黑白照片。      

站在20余米高的旋转观景台上,大约两米宽的地面形成完整的圆周,其下面暗藏“玄机”,可以逆时针360°旋转,据说旋转一圈需要15分钟,可以全方位从容浏览观赏青岛秀美风光。

将自己装进红色蘑菇球体,窗明洁净的玻璃将尘世的喧嚣隔离,锁住一份幽静。透明纯净的玻璃窗外,油盐酱醋的一地鸡毛,灯红酒绿的人情冷暖,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走街串巷的匆匆路人,所有嘈杂纷乱的市井烟火与我无关。静静栖息在红色蘑菇球体,静静的旋转,静静的俯瞰生长于斯的城市。

远处的太平山像一道屏障,遮住了眺望这座城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典范的东部。郁郁葱葱的山林将太平山装扮得厚重结实。隔着黛青色的山后,几十幢摩天大楼高过山体,直插蓝天,仿佛是从太平山树林中生长出来似的,浑然一体。而太平山上的电视塔更好像是父亲的掌上明珠,翘首玉立在父亲宽厚肩膀上的少女,凭海临风。

汇泉湾和青岛湾恰似母亲张开双臂将红瓦绿树揽入怀中,然后将第一海水浴场、水族馆、鲁迅公园、小青岛、栈桥似珍珠串起,挂在胸前。展示这座城市的旖旎风光和百年风云传说。

清晰可见的小鱼山,“览潮阁”居中,东西两侧的“碧波亭”和“拥翠亭”,就像一对翅膀,展翅翱翔碧海蓝天。

胶澳总督府、天主教堂、基督教堂这些青岛的百年建筑,环绕身边。康有为、闻一多、老舍、梁实秋等中国近现代文坛的著名作家、文化人,上世纪早期曾经长期居住在附近,为信号山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信号山不大,却山路蜿蜒、石梯上下曲折;信号山不深,却草木茂盛幽静安详;信号山不高,却能站在火红的蘑菇球体,近看远望领略城市风景,从内心涌出更多溢美之词,抒发我对这座城市的热爱。